时间转瞬即逝,新的一期经济师考试即将开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房地产专业》高频考点汇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房地产专业》高频考点汇总
2019中级经济师备考中,小编分享的“2019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考点农业区位理论”以下介绍了中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重点供大家参考,关注出国留学网中级经济师考试频道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考点】农业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古典经济学家杜能,代表作是《孤立国》
一、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假设前提
(1)孤立国是一个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在其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城市是孤立国中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3)孤立国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4)农产品的运输成本与其重量及从产地到市场的距离成正比。
(5)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其经营品种。
二、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
P=V-(E+T)
P+T=V-E=K
P-最大利润 V-农产品销售价格 E-生产成本 T-运输成本
利润加运费等于一个常数。
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为最小,才能将利润增至最大。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图和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杜能圈”
杜能在《孤立国》中提出六种耕作制度
圈层 | 名称 | 生产项目 |
第一圈 | 自由农作区 | 易腐烂、难运输的农产品 |
第二圈 | 林业区 | 木材 |
第三圈 | 轮栽农作区 | 粮食 |
第四圈 | 谷草农作区 | 谷物和畜产品 |
第五圈 | 三圃农作区 | 1/3黑麦、1/3燕麦、1/3休闲 |
第六圈 | 畜牧业区 | 畜牧业 |
【例题5:2013年多选】根据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某个农业经营者要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的决定因素有()。
A.市场供给量
B.市场需求量
C.农产品销售价格
D.生产成本
E.运输成本
【答案】CDE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房地产专业》高频考点【二】
2019中级经济师备考中,小编分享的“2019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考点工业区位理论”以下介绍了中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供大家参考,关注出国留学网中级经济师考试频道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考点】工业区位理论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其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一、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假设前提
①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地区。
②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布在特定地点,且已知。
③工业产品的消费地点和范围为已知,且需求量不变。
④劳动力供给也为已知,不能流动,且在工资率固定情况下供给是充裕的。
⑤运输成本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
⑥仅就同一产品讨论其生产和销售问题。
二、以运输成本指向的工业区位分析
韦伯认为,工业企业应选择在原料和制成品两者的总运输成本为最小的地方。
遍布性原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料,此类原料对工业区位影响不大;
限地性原料,指只分布在某些固定地点的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大。
原料指数=限制地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
原料指数>1,在原料地;
原料指数<1,在消费地;
原料指数=1,可自由选择区位。
三、劳动力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
韦伯认为,当劳动力成本(工资)在特定区位对工厂配置有利时,可能使一个工厂离开或者放弃运输成本最小的区位,而移向廉价劳动力(工资较低)的地区选址建厂。
工业区位由运输指向转为劳动力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增加的运输成本。
四、集聚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第二次变形)
(1)集聚因素:是指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分为一般集聚因素和特殊集聚因素。
①生产或技术集聚:也称纯集聚,一是由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二是同一工业部门中,企业间的协作,使各企业的生产在地域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
②社会集聚:也称偶然集聚,是由于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大城市的吸引,交通便利以及矿产资源丰富使工业集中;二是一个企业选择了与其他企业相邻的位置,获得额外利益。
生产集聚是一般集聚因素,社会集聚是特殊集聚因素。前者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后者是集聚的偶然外在因素。在讨论工业区位时,主要考虑一般集聚因素。
(2)分散因素:指不利于工业集中到一定区位的因素。
【例题6:2014年单选】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韦伯认为,工业产品的()最低点是工业企业选址的理想区位。
A.原料成本
B.生产成本
C.运输成本
D.销售成本
【答案】B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房地产专业》高频考点【三】
2019中级经济师备考中,小编分享的“2019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考点中心地理论”以下介绍了中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供大家参考,关注出国留学网中级经济师考试频道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考点】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的。
一、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1)中心地:是指区域内向其周围地域的居民点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居民点。
(2)中心地职能:是指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不包括制造业方面的活动。
(3)中心性: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或者说中心地职能的空间作用大小。
(4)需求门槛:是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5)商品销售范围:是指消费者为获取商品和服务所希望通达的最远路程,或者中心地提供商品和劳务的最大销售距离和服务半径。
二、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假设条件
①研究的区域是一个均质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完全一致。
②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同一等级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与距离成正比。
③厂商和消费者都是经济人。
④平原上货物可以自由地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2)六边形市场区
(3)市场等级序列
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其需求门槛和销售范围是不同的。在空间地域上,经过互相作用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干预,形成规律有序的中心地---市场等级体系。
【例题7:2012年单选】关于中心地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销售范围是指消费者为获取商品和服务所希望通达的最近路程
B.需求门槛是指某中心地能够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最高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C.中心地职能以商业、服务业方面的活动为主,不包括中心地制造业方面的活动
D.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厂商和消费者部是社会人
【答案】C
【例题8:2014年单选】需求门槛是指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A.最低
B.一般
C.平均
D.最高
【答案】A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房地产专业》高频考点【四】
2019中级经济师备考中,小编分享的“2019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考点房地产需求”以下介绍了中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供大家参考,关注出国留学网中级经济师考试频道获取更多考试资讯!
房地产需求★
一、房地产需求的概念
房地产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种房地产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房地产市场需求是所有的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决定房地产需求量的因素
①该种房地产的价格水平。
需求规律 :价格↑需求↓,价格↓需求↑
需求规律的例外:炫耀性物品和吉芬物品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③消费者的偏好。
④相关物品的价格水平。
⑤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当一种房地产的价格低时,当消费者的收入高时,当消费者对该种房地产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当该种房地产的替代品的价格高或者互补品的价格低时,当消费者预期未来的收入会增加或者该种房地产的价格未来会上升时,消费者对该种房地产的当前需求通常会增加;反之,消费者对该种房地产的当前需求通常会减少。
三、房地产需求曲线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例题1 1 :20 12 年多选】影响房地产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 () 。
A .房地产的价格水平
B .房地产开发的技术水平
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D .消费者的偏好
E .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
【答案】AC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