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做好准备迎接经济师考试了吗?出国留学网诚意整理“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统计与统计数据 ”,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统计与统计数据
1、统计学: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
统计学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取得所需数据,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整理和展示,描述数据的一般性特征。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2、变量和数据
①变量: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相对常数而言的,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值。当变量取值是数量的时候,称为定量变量或数量变量;当变量取值是类别的时候,称为分类变量;当变量取值是类别且有一定的顺序时,称为顺序变量。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称为定性变量。
②数据:是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
数据的类型: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类型 | 定义 | 特征 |
分类数据 | 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表现为类别,通常用文字表述,也可用数值代码表示,但不区分顺序。 | 不能用数值表示,其结果表现为类别,统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 |
顺序数据 | 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表现为类别,通常用文字表述,也可用数值代码表示,但有顺序。 | |
数值型数据 | 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 | 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用数值来表现,也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
3、数据的来源
①观测数据:通过直接调查或测量而收集到的数据;
②实验数据:通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以及所处的实验环境收集到的数据。(大部分自然科学数据都是)
③一手数据: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两个方法: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实验);
④二手数据:别人的调查或实验数据。
4、统计调查的概念: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过程。
5、统计调查的种类
①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非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
②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连续调查,是为也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如工厂的产品生产、人口的出生、死亡。说明现象的发展过程。
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一年以上)所作的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的状态进行研究。如生产设备拥有数、耕地面积等。
经济师考试频道推荐阅读